《运维--PlayBook》更新中.......!请访问: https://ops.cnmysql.com

Linux 平台上的性能工具有很多,眼花缭乱,长期的摸索和经验发现最好用的还是那些久经考验的、简单的小工具。系统性能专家 Brendan D. Gregg 在最近的 LinuxCon NA 2014 大会上更新了他那个有名的关于 Linux 性能方面的 talk (Linux Performance Tools) 和幻灯片。
和 Brendan 去年的 talk 比较,今年增加了测试和优化两部分。下面的三张图片分别总结了 Linux 各个子系统以及监控、测试、优化这些子系统所用到的工具。
监控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测试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优化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置顶] sed 常用命令 不指定

kangyang , 2014/09/12 11:39 , LINUX系统管理 , 评论(0) , 阅读(5888) , Via 本站原创

# 在每一行后面增加一空行
sed G

# 将原来的所有空行删除并在每一行后面增加一空行。
# 这样在输出的文本中每一行后面将有且只有一空行。
sed '/^$/d;G'

# 在每一行后面增加两行空行
sed 'G;G'

# 将第一个脚本所产生的所有空行删除(即删除所有偶数行)
sed 'n;d'

# 在匹配式样“regex”的行之前插入一空行
sed '/regex/{x;p;x;}'

# 在匹配式样“regex”的行之后插入一空行
sed '/regex/G'

# 在匹配式样“regex”的行之前和之后各插入一空行
sed '/regex/{x;p;x;G;}'

编号:
--------

# 为文件中的每一行进行编号(简单的左对齐方式)。这里使用了“制表符”
# (tab,见本文末尾关于'\t'的用法的描述)而不是空格来对齐边缘。
sed = filename | sed 'N;s/\n/\t/'

# 对文件中的所有行编号(行号在左,文字右端对齐)。
sed = filename | sed 'N; s/^/     /; s/ *\(.\{6,\}\)\n/\1  /'

# 对文件中的所有行编号,但只显示非空白行的行号。
sed '/./=' filename | sed '/./N; s/\n/ /'

# 计算行数 (模拟 "wc -l")
sed -n '$='

文本转换和替代:
--------

# Unix环境:转换DOS的新行符(CR/LF)为Unix格式。
sed 's/.$//'                     # 假设所有行以CR/LF结束
sed 's/^M$//'                    # 在bash/tcsh中,将按Ctrl-M改为按Ctrl-V
sed 's/\x0D$//'                  # ssed、gsed 3.02.80,及更高版本

# Unix环境:转换Unix的新行符(LF)为DOS格式。
sed "s/$/`echo -e \\\r`/"        # 在ksh下所使用的命令
sed 's/$'"/`echo \\\r`/"         # 在bash下所使用的命令
sed "s/$/`echo \\\r`/"           # 在zsh下所使用的命令
sed 's/$/\r/'                    # gsed 3.02.80 及更高版本

# DOS环境:转换Unix新行符(LF)为DOS格式。
sed "s/$//"                      # 方法 1
sed -n p                         # 方法 2

# DOS环境:转换DOS新行符(CR/LF)为Unix格式。
# 下面的脚本只对UnxUtils sed 4.0.7 及更高版本有效。要识别UnxUtils版本的
#  sed可以通过其特有的“--text”选项。你可以使用帮助选项(“--help”)看
# 其中有无一个“--text”项以此来判断所使用的是否是UnxUtils版本。其它DOS
# 版本的的sed则无法进行这一转换。但可以用“tr”来实现这一转换。
sed "s/\r//" infile >outfile     # UnxUtils sed v4.0.7 或更高版本
tr -d \r outfile        # GNU tr 1.22 或更高版本

# 将每一行前导的“空白字符”(空格,制表符)删除
# 使之左对齐
sed 's/^[ \t]*//'                # 见本文末尾关于'\t'用法的描述

# 将每一行拖尾的“空白字符”(空格,制表符)删除
sed 's/[ \t]*$//'                # 见本文末尾关于'\t'用法的描述

# 将每一行中的前导和拖尾的空白字符删除
sed 's/^[ \t]*//;s/[ \t]*$//'

# 在每一行开头处插入5个空格(使全文向右移动5个字符的位置)
sed 's/^/     /'

# 以79个字符为宽度,将所有文本右对齐
sed -e :a -e 's/^.\{1,78\}$/ &/;ta'  # 78个字符外加最后的一个空格

# 以79个字符为宽度,使所有文本居中。在方法1中,为了让文本居中每一行的前
# 头和后头都填充了空格。 在方法2中,在居中文本的过程中只在文本的前面填充
# 空格,并且最终这些空格将有一半会被删除。此外每一行的后头并未填充空格。
sed  -e :a -e 's/^.\{1,77\}$/ & /;ta'                     # 方法1
sed  -e :a -e 's/^.\{1,77\}$/ &/;ta' -e 's/\( *\)\1/\1/'  # 方法2

# 在每一行中查找字串“foo”,并将找到的“foo”替换为“bar”
sed 's/foo/bar/'                 # 只替换每一行中的第一个“foo”字串
sed 's/foo/bar/4'                # 只替换每一行中的第四个“foo”字串
sed 's/foo/bar/g'                # 将每一行中的所有“foo”都换成“bar”
sed 's/\(.*\)foo\(.*foo\)/\1bar\2/' # 替换倒数第二个“foo”
sed 's/\(.*\)foo/\1bar/'            # 替换最后一个“foo”

# 只在行中出现字串“baz”的情况下将“foo”替换成“bar”
sed '/baz/s/foo/bar/g'

# 将“foo”替换成“bar”,并且只在行中未出现字串“baz”的情况下替换
sed '/baz/!s/foo/bar/g'

# 不管是“scarlet”“ruby”还是“puce”,一律换成“red”
sed 's/scarlet/red/g;s/ruby/red/g;s/puce/red/g'  #对多数的sed都有效
gsed 's/scarlet\|ruby\|puce/red/g'               # 只对GNU sed有效

# 倒置所有行,第一行成为最后一行,依次类推(模拟“tac”)。
# 由于某些原因,使用下面命令时HHsed v1.5会将文件中的空行删除
sed '1!G;h;$!d'               # 方法1
sed -n '1!G;h;$p'             # 方法2

# 将行中的字符逆序排列,第一个字成为最后一字,……(模拟“rev”)
sed '/\n/!G;s/\(.\)\(.*\n\)/&\2\1/;//D;s/.//'

# 将每两行连接成一行(类似“paste”)
sed '$!N;s/\n/ /'

# 如果当前行以反斜杠“\”结束,则将下一行并到当前行末尾
# 并去掉原来行尾的反斜杠
sed -e :a -e '/\\$/N; s/\\\n//; ta'

# 如果当前行以等号开头,将当前行并到上一行末尾
# 并以单个空格代替原来行头的“=”
sed -e :a -e '$!N;s/\n=/ /;ta' -e 'P;D'

# 为数字字串增加逗号分隔符号,将“1234567”改为“1,234,567”
gsed ':a;s/\B[0-9]\{3\}\>/,&/;ta'                     # GNU sed
sed -e :a -e 's/\(.*[0-9]\)\([0-9]\{3\}\)/\1,\2/;ta'  # 其他sed

# 为带有小数点和负号的数值增加逗号分隔符(GNU sed)
gsed -r ':a;s/(^|[^0-9.])([0-9]+)([0-9]{3})/\1\2,\3/g;ta'

# 在每5行后增加一空白行 (在第5,10,15,20,等行后增加一空白行)
gsed '0~5G'                      # 只对GNU sed有效
sed 'n;n;n;n;G;'                 # 其他sed

选择性地显示特定行:
--------

# 显示文件中的前10行 (模拟“head”的行为)
sed 10q

# 显示文件中的第一行 (模拟“head -1”命令)
sed q

# 显示文件中的最后10行 (模拟“tail”)
sed -e :a -e '$q;N;11,$D;ba'

# 显示文件中的最后2行(模拟“tail -2”命令)
sed '$!N;$!D'

# 显示文件中的最后一行(模拟“tail -1”)
sed '$!d'                        # 方法1
sed -n '$p'                      # 方法2

# 显示文件中的倒数第二行
sed -e '$!{h;d;}' -e x              # 当文件中只有一行时,输入空行
sed -e '1{$q;}' -e '$!{h;d;}' -e x  # 当文件中只有一行时,显示该行
sed -e '1{$d;}' -e '$!{h;d;}' -e x  # 当文件中只有一行时,不输出

# 只显示匹配正则表达式的行(模拟“grep”)
sed -n '/regexp/p'               # 方法1
sed '/regexp/!d'                 # 方法2

# 只显示“不”匹配正则表达式的行(模拟“grep -v”)
sed -n '/regexp/!p'              # 方法1,与前面的命令相对应
sed '/regexp/d'                  # 方法2,类似的语法

# 查找“regexp”并将匹配行的上一行显示出来,但并不显示匹配行
sed -n '/regexp/{g;1!p;};h'

# 查找“regexp”并将匹配行的下一行显示出来,但并不显示匹配行
sed -n '/regexp/{n;p;}'

# 显示包含“regexp”的行及其前后行,并在第一行之前加上“regexp”所
# 在行的行号 (类似“grep -A1 -B1”)
sed -n -e '/regexp/{=;x;1!p;g;$!N;p;D;}' -e h

# 显示包含“AAA”、“BBB”或“CCC”的行(任意次序)
sed '/AAA/!d; /BBB/!d; /CCC/!d'  # 字串的次序不影响结果

# 显示包含“AAA”、“BBB”和“CCC”的行(固定次序)
sed '/AAA.*BBB.*CCC/!d'

# 显示包含“AAA”“BBB”或“CCC”的行 (模拟“egrep”)
sed -e '/AAA/b' -e '/BBB/b' -e '/CCC/b' -e d    # 多数sed
gsed '/AAA\|BBB\|CCC/!d'                        # 对GNU sed有效

# 显示包含“AAA”的段落 (段落间以空行分隔)
# HHsed v1.5 必须在“x;”后加入“G;”,接下来的3个脚本都是这样
sed -e '/./{H;$!d;}' -e 'x;/AAA/!d;'

# 显示包含“AAA”“BBB”和“CCC”三个字串的段落 (任意次序)
sed -e '/./{H;$!d;}' -e 'x;/AAA/!d;/BBB/!d;/CCC/!d'

# 显示包含“AAA”、“BBB”、“CCC”三者中任一字串的段落 (任意次序)
sed -e '/./{H;$!d;}' -e 'x;/AAA/b' -e '/BBB/b' -e '/CCC/b' -e d
gsed '/./{H;$!d;};x;/AAA\|BBB\|CCC/b;d'         # 只对GNU sed有效

# 显示包含65个或以上字符的行
sed -n '/^.\{65\}/p'

# 显示包含65个以下字符的行
sed -n '/^.\{65\}/!p'            # 方法1,与上面的脚本相对应
sed '/^.\{65\}/d'                # 方法2,更简便一点的方法

# 显示部分文本——从包含正则表达式的行开始到最后一行结束
sed -n '/regexp/,$p'

# 显示部分文本——指定行号范围(从第8至第12行,含8和12行)
sed -n '8,12p'                   # 方法1
sed '8,12!d'                     # 方法2

# 显示第52行
sed -n '52p'                     # 方法1
sed '52!d'                       # 方法2
sed '52q;d'                      # 方法3, 处理大文件时更有效率

# 从第3行开始,每7行显示一次    
gsed -n '3~7p'                   # 只对GNU sed有效
sed -n '3,${p;n;n;n;n;n;n;}'     # 其他sed

# 显示两个正则表达式之间的文本(包含)
sed -n '/Iowa/,/Montana/p'       # 区分大小写方式

选择性地删除特定行:
--------

# 显示通篇文档,除了两个正则表达式之间的内容
sed '/Iowa/,/Montana/d'

# 删除文件中相邻的重复行(模拟“uniq”)
# 只保留重复行中的第一行,其他行删除
sed '$!N; /^\(.*\)\n\1$/!P; D'

# 删除文件中的重复行,不管有无相邻。注意hold space所能支持的缓存
# 大小,或者使用GNU sed。
sed -n 'G; s/\n/&&/; /^\([ -~]*\n\).*\n\1/d; s/\n//; h; P'

# 删除除重复行外的所有行(模拟“uniq -d”)
sed '$!N; s/^\(.*\)\n\1$/\1/; t; D'

# 删除文件中开头的10行
sed '1,10d'

# 删除文件中的最后一行
sed '$d'

# 删除文件中的最后两行
sed 'N;$!P;$!D;$d'

# 删除文件中的最后10行
sed -e :a -e '$d;N;2,10ba' -e 'P;D'   # 方法1
sed -n -e :a -e '1,10!{P;N;D;};N;ba'  # 方法2

# 删除8的倍数行
gsed '0~8d'                           # 只对GNU sed有效
sed 'n;n;n;n;n;n;n;d;'                # 其他sed

# 删除匹配式样的行
sed '/pattern/d'                      # 删除含pattern的行。当然pattern
                                       # 可以换成任何有效的正则表达式

# 删除文件中的所有空行(与“grep '.' ”效果相同)
sed '/^$/d'                           # 方法1
sed '/./!d'                           # 方法2

# 只保留多个相邻空行的第一行。并且删除文件顶部和尾部的空行。
# (模拟“cat -s”)
sed '/./,/^$/!d'        #方法1,删除文件顶部的空行,允许尾部保留一空行
sed '/^$/N;/\n$/D'      #方法2,允许顶部保留一空行,尾部不留空行

# 只保留多个相邻空行的前两行。
sed '/^$/N;/\n$/N;//D'

# 删除文件顶部的所有空行
sed '/./,$!d'

# 删除文件尾部的所有空行
sed -e :a -e '/^\n*$/{$d;N;ba' -e '}'  # 对所有sed有效
sed -e :a -e '/^\n*$/N;/\n$/ba'        # 同上,但只对 gsed 3.02.*有效

# 删除每个段落的最后一行
sed -n '/^$/{p;h;};/./{x;/./p;}'

特殊应用:
--------

# 移除手册页(man page)中的nroff标记。在Unix System V或bash shell下使
# 用'echo'命令时可能需要加上 -e 选项。
sed "s/.`echo \\\b`//g"    # 外层的双括号是必须的(Unix环境)
sed 's/.^H//g'             # 在bash或tcsh中, 按 Ctrl-V 再按 Ctrl-H
sed 's/.\x08//g'           # sed 1.5,GNU sed,ssed所使用的十六进制的表示方法

# 提取新闻组或 e-mail 的邮件头
sed '/^$/q'                # 删除第一行空行后的所有内容

# 提取新闻组或 e-mail 的正文部分
sed '1,/^$/d'              # 删除第一行空行之前的所有内容

# 从邮件头提取“Subject”(标题栏字段),并移除开头的“Subject:”字样
sed '/^Subject: */!d; s///;q'

# 从邮件头获得回复地址
sed '/^Reply-To:/q; /^From:/h; /./d;g;q'

# 获取邮件地址。在上一个脚本所产生的那一行邮件头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将非电邮
# 地址的部分剃除。(见上一脚本)
sed 's/ *(.*)//; s/>.*//; s/.*[:<] *//'

# 在每一行开头加上一个尖括号和空格(引用信息)
sed 's/^/> /'

# 将每一行开头处的尖括号和空格删除(解除引用)
sed 's/^> //'

# 移除大部分的HTML标签(包括跨行标签)
sed -e :a -e 's/<[^>]*>//g;/
# 将分成多卷的uuencode文件解码。移除文件头信息,只保留uuencode编码部分。
# 文件必须以特定顺序传给sed。下面第一种版本的脚本可以直接在命令行下输入;
# 第二种版本则可以放入一个带执行权限的shell脚本中。(由Rahul Dhesi的一
# 个脚本修改而来。)
sed '/^end/,/^begin/d' file1 file2 ... fileX | uudecode   # vers. 1
sed '/^end/,/^begin/d' "$@" | uudecode                    # vers. 2

# 将文件中的段落以字母顺序排序。段落间以(一行或多行)空行分隔。GNU sed使用
# 字元“\v”来表示垂直制表符,这里用它来作为换行符的占位符——当然你也可以
# 用其他未在文件中使用的字符来代替它。
sed '/./{H;d;};x;s/\n/={NL}=/g' file | sort | sed '1s/={NL}=//;s/={NL}=/\n/g'
gsed '/./{H;d};x;y/\n/\v/' file | sort | sed '1s/\v//;y/\v/\n/'

# 分别压缩每个.TXT文件,压缩后删除原来的文件并将压缩后的.ZIP文件
# 命名为与原来相同的名字(只是扩展名不同)。(DOS环境:“dir /b”
# 显示不带路径的文件名)。
echo @echo off >zipup.bat
dir /b *.txt | sed "s/^\(.*\)\.TXT/pkzip -mo \1 \1.TXT/" >>zipup.bat


使用SED:Sed接受一个或多个编辑命令,并且每读入一行后就依次应用这些命令。
当读入第一行输入后,sed对其应用所有的命令,然后将结果输出。接着再读入第二
行输入,对其应用所有的命令……并重复这个过程。上一个例子中sed由标准输入设
备(即命令解释器,通常是以管道输入的形式)获得输入。在命令行给出一个或多
个文件名作为参数时,这些文件取代标准输入设备成为sed的输入。sed的输出将被
送到标准输出(显示器)。因此:

cat filename | sed '10q'         # 使用管道输入
sed '10q' filename               # 同样效果,但不使用管道输入
sed '10q' filename > newfile     # 将输出转移(重定向)到磁盘上

要了解sed命令的使用说明,包括如何通过脚本文件(而非从命令行)来使用这些命
令,请参阅《sed & awk》第二版,作者Dale Dougherty和Arnold Robbins
(O'Reilly,1997;http://www.ora.com),《UNIX Text Processing》,作者
Dale Dougherty和Tim O'Reilly(Hayden Books,1987)或者是Mike Arst写的教
程——压缩包的名称是“U-SEDIT2.ZIP”(在许多站点上都找得到)。要发掘sed
的潜力,则必须对“正则表达式”有足够的理解。正则表达式的资料可以看
《Mastering Regular Expressions》作者Jeffrey Friedl(O'reilly 1997)。
Unix系统所提供的手册页(“man”)也会有所帮助(试一下这些命令
“man sed”、“man regexp”,或者看“man ed”中关于正则表达式的部分),但
手册提供的信息比较“抽象”——这也是它一直为人所诟病的。不过,它本来就不
是用来教初学者如何使用sed或正则表达式的教材,而只是为那些熟悉这些工具的人
提供的一些文本参考。

括号语法:前面的例子对sed命令基本上都使用单引号('...')而非双引号
("...")这是因为sed通常是在Unix平台上使用。单引号下,Unix的shell(命令
解释器)不会对美元符($)和后引号(`...`)进行解释和执行。而在双引号下
美元符会被展开为变量或参数的值,后引号中的命令被执行并以输出的结果代替
后引号中的内容。而在“csh”及其衍生的shell中使用感叹号(!)时需要在其前
面加上转义用的反斜杠(就像这样:\!)以保证上面所使用的例子能正常运行
(包括使用单引号的情况下)。DOS版本的Sed则一律使用双引号("...")而不是
引号来圈起命令。

'\t'的用法:为了使本文保持行文简洁,我们在脚本中使用'\t'来表示一个制表
符。但是现在大部分版本的sed还不能识别'\t'的简写方式,因此当在命令行中为
脚本输入制表符时,你应该直接按TAB键来输入制表符而不是输入'\t'。下列的工
具软件都支持'\t'做为一个正则表达式的字元来表示制表符:awk、perl、HHsed、
sedmod以及GNU sed v3.02.80。

不同版本的SED:不同的版本间的sed会有些不同之处,可以想象它们之间在语法上
会有差异。具体而言,它们中大部分不支持在编辑命令中间使用标签(:name)或分
支命令(b,t),除非是放在那些的末尾。这篇文档中我们尽量选用了可移植性较高
的语法,以使大多数版本的sed的用户都能使用这些脚本。不过GNU版本的sed允许使
用更简洁的语法。想像一下当读者看到一个很长的命令时的心情:

   sed -e '/AAA/b' -e '/BBB/b' -e '/CCC/b' -e d

好消息是GNU sed能让命令更紧凑:

   sed '/AAA/b;/BBB/b;/CCC/b;d'      # 甚至可以写成
   sed '/AAA\|BBB\|CCC/b;d'

此外,请注意虽然许多版本的sed接受象“/one/ s/RE1/RE2/”这种在's'前带有空
格的命令,但这些版本中有些却不接受这样的命令:“/one/! s/RE1/RE2/”。这时
只需要把中间的空格去掉就行了。

速度优化:当由于某种原因(比如输入文件较大、处理器或硬盘较慢等)需要提高
命令执行速度时,可以考虑在替换命令(“s/.../.../”)前面加上地址表达式来
提高速度。举例来说:

   sed 's/foo/bar/g' filename         # 标准替换命令
   sed '/foo/ s/foo/bar/g' filename   # 速度更快
   sed '/foo/ s//bar/g' filename      # 简写形式

当只需要显示文件的前面的部分或需要删除后面的内容时,可以在脚本中使用“q”
命令(退出命令)。在处理大的文件时,这会节省大量时间。因此:

   sed -n '45,50p' filename           # 显示第45到50行
   sed -n '51q;45,50p' filename       # 一样,但快得多

如果你有其他的单行脚本想与大家分享或者你发现了本文档中错误的地方,请发电
子邮件给本文档的作者(Eric Pement)。邮件中请记得提供你所使用的sed版本、
该sed所运行的操作系统及对问题的适当描述。本文所指的单行脚本指命令行的长
度在65个字符或65个以下的sed脚本〔译注1〕。本文档的各种脚本是由以下所列作
者所写或提供:

Al Aab                               # 建立了“seders”邮件列表
Edgar Allen                          # 许多方面
Yiorgos Adamopoulos                  # 许多方面
Dale Dougherty                       # 《sed & awk》作者
Carlos Duarte                        # 《do it with sed》作者
Eric Pement                          # 本文档的作者
Ken Pizzini                          # GNU sed v3.02 的作者
S.G. Ravenhall                       # 去html标签脚本
Greg Ubben                           # 有诸多贡献并提供了许多帮助
-------------------------------------------------------------------------

译注1:大部分情况下,sed脚本无论多长都能写成单行的形式(通过`-e'选项和`;'
号)——只要命令解释器支持,所以这里说的单行脚本除了能写成一行还对长度有
所限制。因为这些单行脚本的意义不在于它们是以单行的形式出现。而是让用户能
方便地在命令行中使用这些紧凑的脚本才是其意义所在。
转载:http://www.simapple.com/231.html

Tags:

[置顶] TCP状态转换图 不指定

kangyang , 2014/08/27 12:05 , WEB技术 , 评论(0) , 阅读(10554) , Via 本站原创

1、TCP状态图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下面是TCP中的一种连接过程: 客户端发起连接请求 --> 连接确立 --> 信息交互 --> 客户端发起关闭连接请求 --> 完成关闭连接.
  (1)客户机的TCP状态序列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服务器的TCP状态序列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客户端的TIME_WAIT状态
在客户端TCP的状态转换图中,客户机会经历一个TIME_WAIT的状态。为什么在关闭连接过程中还需要这样的一个状态呢?
先看一下下面这幅图: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假如最后一个ACK在网络中丢失,那么接收不到确认信号的服务器将会重发最后一个FIN,这就需要客户端维护一个状态信息以允许它能重发最终的ACK。如果不维护这样的状态信息,它将会以RST(另外一个类型的TCP分节)响应,而服务器则会把这个RST解析成接收错误。    
但如果TCP要进行完毕必要的工作来彻底终止某个连接双方向的数据流(全双工关闭),那么在关闭连接中的四个分节的任何一个的丢失情况都必须要正确处理。这就是需要存在TIME_WAIT状态的其中一个重要理由。

1、建立连接协议(三次握手)
(1)客户端发送一个带SYN标志的TCP报文到服务器。这是三次握手过程中的报文1。
(2) 服务器端回应客户端的,这是三次握手中的第2个报文,这个报文同时带ACK标志和SYN标志。因此它表示对刚才客户端SYN报文的回应;同时又标志SYN给客户端,询问客户端是否准备好进行数据通讯。
(3) 客户必须再次回应服务段一个ACK报文,这是报文段3。
2、连接终止协议(四次握手)
   由于TCP连接是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单独进行关闭。这原则是当一方完成它的数据发送任务后就能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个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 FIN只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一个TCP连接在收到一个FIN后仍能发送数据。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执行被动关闭。
 (1) TCP客户端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客户到服务器的数据传送(报文段4)。
 (2) 服务器收到这个FIN,它发回一个ACK,确认序号为收到的序号加1(报文段5)。和SYN一样,一个FIN将占用一个序号。
 (3) 服务器关闭客户端的连接,发送一个FIN给客户端(报文段6)。
 (4) 客户段发回ACK报文确认,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收到序号加1(报文段7)。
CLOSED: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了,表示初始状态。
LISTEN: 这个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一个状态,表示服务器端的某个SOCKET处于监听状态,可以接受连接了。
SYN_RCVD: 这个状态表示接受到了SYN报文,在正常情况下,这个状态是服务器端的SOCKET在建立TCP连接时的三次握手会话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状态,很短暂,基本上用netstat你是很难看到这种状态的,除非你特意写了一个客户端测试程序,故意将三次TCP握手过程中最后一个ACK报文不予发送。因此这种状态时,当收到客户端的ACK报文后,它会进入到ESTABLISHED状态。
SYN_SENT: 这个状态与SYN_RCVD遥想呼应,当客户端SOCKET执行CONNECT连接时,它首先发送SYN报文,因此也随即它会进入到了SYN_SENT状态,并等待服务端的发送三次握手中的第2个报文。SYN_SENT状态表示客户端已发送SYN报文。
ESTABLISHED:这个容易理解了,表示连接已经建立了。
FIN_WAIT_1: 这个状态要好好解释一下,其实FIN_WAIT_1和FIN_WAIT_2状态的真正含义都是表示等待对方的FIN报文。而这两种状态的区别是:FIN_WAIT_1状态实际上是当SOCKET在ESTABLISHED状态时,它想主动关闭连接,向对方发送了FIN报文,此时该SOCKET即进入到FIN_WAIT_1状态。而当对方回应ACK报文后,则进入到FIN_WAIT_2状态,当然在实际的正常情况下,无论对方何种情况下,都应该马上回应ACK报文,所以FIN_WAIT_1状态一般是比较难见到的,而FIN_WAIT_2状态还有时常常可以用netstat看到。
FIN_WAIT_2:上面已经详细解释了这种状态,实际上FIN_WAIT_2状态下的SOCKET,表示半连接,也即有一方要求close连接,但另外还告诉对方,我暂时还有点数据需要传送给你,稍后再关闭连接。
TIME_WAIT: 表示收到了对方的FIN报文,并发送出了ACK报文,就等2MSL后即可回到CLOSED可用状态了。如果FIN_WAIT_1状态下,收到了对方同时带FIN标志和ACK标志的报文时,可以直接进入到TIME_WAIT状态,而无须经过FIN_WAIT_2状态。
CLOSING: 这种状态比较特殊,实际情况中应该是很少见,属于一种比较罕见的例外状态。正常情况下,当你发送FIN报文后,按理来说是应该先收到(或同时收到)对方的ACK报文,再收到对方的FIN报文。但是CLOSING状态表示你发送FIN报文后,并没有收到对方的ACK报文,反而却也收到了对方的FIN报文。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此种情况呢?其实细想一下,也不难得出结论:那就是如果双方几乎在同时close一个SOCKET的话,那么就出现了双方同时发送FIN报文的情况,也即会出现CLOSING状态,表示双方都正在关闭SOCKET连接。
CLOSE_WAIT: 这种状态的含义其实是表示在等待关闭。怎么理解呢?当对方close一个SOCKET后发送FIN报文给自己,你系统毫无疑问地会回应一个ACK报文给对方,此时则进入到CLOSE_WAIT状态。接下来呢,实际上你真正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察看你是否还有数据发送给对方,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你也就可以close这个SOCKET,发送FIN报文给对方,也即关闭连接。所以你在CLOSE_WAIT状态下,需要完成的事情是等待你去关闭连接。
LAST_ACK: 这个状态还是比较容易好理解的,它是被动关闭一方在发送FIN报文后,最后等待对方的ACK报文。当收到ACK报文后,也即可以进入到CLOSED可用状态了。
最后有2个问题的回答,我自己分析后的结论(不一定保证100%正确)
1、 为什么建立连接协议是三次握手,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握手呢?
这是因为服务端的LISTEN状态下的SOCKET当收到SYN报文的建连请求后,它可以把ACK和SYN(ACK起应答作用,而SYN起同步作用)放在一个报文里来发送。但关闭连接时,当收到对方的FIN报文通知时,它仅仅表示对方没有数据发送给你了;但未必你所有的数据都全部发送给对方了,所以你可以未必会马上会关闭SOCKET,也即你可能还需要发送一些数据给对方之后,再发送FIN报文给对方来表示你同意现在可以关闭连接了,所以它这里的ACK报文和FIN报文多数情况下都是分开发送的。
2、 为什么TIME_WAIT状态还需要等2MSL后才能返回到CLOSED状态?
这是因为:虽然双方都同意关闭连接了,而且握手的4个报文也都协调和发送完毕,按理可以直接回到CLOSED状态(就好比从SYN_SEND状态到ESTABLISH状态那样);但是因为我们必须要假想网络是不可靠的,你无法保证你最后发送的ACK报文会一定被对方收到,因此对方处于LAST_ACK状态下的SOCKET可能会因为超时未收到ACK报文,而重发FIN报文,所以这个TIME_WAIT状态的作用就是用来重发可能丢失的ACK报文。

同时打开

两个应用程序同时执行主动打开的情况是可能的,虽然发生的可能性较低。每一端都发送一个SYN,并传递给对方,且每一端都使用对端所知的端口作为本地端口。例如:
主机a中一应用程序使用7777作为本地端口,并连接到主机b 8888端口做主动打开。
主机b中一应用程序使用8888作为本地端口,并连接到主机a 7777端口做主动打开。
tcp协议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只会打开一条连接。
这个连接的建立过程需要4次数据交换,而一个典型的连接建立只需要3次交换(即3次握手)
但多数伯克利版的tcp/ip实现并不支持同时打开。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SYN_RCVD与SYN_SEND都是转换为ESTABLISHED的中间状态,目标是两端均转换到ESTABLISHED状态。

同时关闭

如果应用程序同时发送FIN,则在发送后会首先进入FIN_WAIT_1状态。在收到对端的FIN后,回复一个ACK,会进入CLOSING状态。在收到对端的ACK后,进入TIME_WAIT状态。这种情况称为同时关闭。
同时关闭也需要有4次报文交换,与典型的关闭相同。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LISTEN:侦听来自远方的TCP端口的连接请求
SYN-SENT:再发送连接请求后等待匹配的连接请求
SYN-RECEIVED:再收到和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后等待对方对连接请求的确认
ESTABLISHED:代表一个打开的连接
FIN-WAIT-1:等待远程TCP连接中断请求,或先前的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
FIN-WAIT-2:从远程TCP等待连接中断请求
CLOSE-WAIT:等待从本地用户发来的连接中断请求
CLOSING:等待远程TCP对连接中断的确认
LAST-ACK:等待原来的发向远程TCP的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
TIME-WAIT:等待足够的时间以确保远程TCP接收到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
CLOSED:没有任何连接状态

netstat -na         ----显示当前所有活动的网络连接
netstat -aultnp    ----显示出所有处于监听状态的应用程序及进程号和端口号
netstat -aultnp | grep 80    ----显示所有80端口的网络连接
netstat -aultnp | grep :80 | sort  ----显示所有80端口的网络连接并排序
#netstat -n -p|grep SYN_REC | wc -l

这个命令可以查找出当前服务器有多少个活动的 SYNC_REC 连接。正常来说这个值很小,最好小于5。 当有Dos攻击或者邮件炸弹的时候,这个值相当的高。尽管如此,这个值和系统有很大关系,有的服务器值就很高,也是正常现象。

列出所有连接过的IP地址。
#netstat -n -p | grep SYN_REC | sort -u
列出所有发送SYN_REC连接节点的IP地址。
#netstat -n -p | grep SYN_REC | awk '{print $5}' | awk -F: '{print $1}'
使用netstat命令计算每个主机连接到本机的连接数。
#netstat -ntu | awk '{print $5}' | cut -d: -f1 | sort | uniq -c | sort -n
列出所有连接到本机的UDP或者TCP连接的IP数量。
#netstat -anp |grep 'tcp|udp' | awk '{print $5}' | cut -d: -f1 | sort | uniq -c | sort -n
检查 ESTABLISHED 连接并且列出每个IP地址的连接数量。
#netstat -ntu | grep ESTAB | awk '{print $5}' | cut -d: -f1 | sort | uniq -c | sort -nr
列出所有连接到本机80端口的IP地址和其连接数。80端口一般是用来处理HTTP网页请求。
#netstat -plan|grep :80|awk {'print $5'}|cut -d: -f 1|sort|uniq -c|sort -nk 1

TCP恋爱史:三次握手和四次分手
TCP协议非常重要,这里把它的连接和释放整理一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首先是三次握手:
1、  客户端发起,像服务器发送的报文SYN=1,ACK=0,然后选择了一个初始序号:seq=x。

SYN是干什么用的?

在链接的时候创建一个同步序号,当SYN=1同时ACK=0的时候,表明这是一个连接请求的报文段。如果对方有意链接,返回的报文里面SYN=1,ACK=1,。从这个意义上来说,SYN=1的时候,就表明这是一个‘请求’或者‘接受请求’的报文。

SYN=1的报文段不能携带数据。但是要消耗掉一个序号,

ACK是干什么用的?

仅当ACK=1的时候,确认字号(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编号)才有效。因此,TCP规定,当链接建立之后,所有往来的报文里面的ACK都应该是1(事实上,也只有客户端发起的链接请求报文的ACK没有置1)。

现在的状态:客户端进入SYN-SEND状态;

2、  服务器接收到了SYN=1,ACK=0的请求报文之后,返回一个SYN=1,ACK=1的确认报文。

同时,确认号ack=x+1,同时也为自己选择一个初始序号seq=y

现在的状态:服务器进入SYN-REVD状态;

3、  客户端接收到了服务器的返回信息之后,还要给服务器返回最后一条确认,ACK=1,确认号ack=y+1;

现在的状态:客户端进入ESTABLISHED状态。

下面说一下为什么两次握手不行,非得三次:

首先说明一种正常的情况,就是客户端发送了一条请求链接的报文,但是由于网络原因丢失了,所以,不可能接收到服务器端的确认。这个时候,客户端就就只有再一次发送原来的请求报文,这次服务器收到之后返回确认,客户端再确认一次,链接确立。

然后考虑一种不正常的情况,客户端发了两次请求链接的报文,第二条被服务器捕捉到,返回数据,完成了两次握手。数据传送完成之后,链接关闭。但是这时候,第一条拥塞的请求报文现在到达了服务器端,服务器还以为客户端要又一次建立连接,于是发送确认,然后把自己敞开,等着客户端发送过来数据。于是,很多的网络资源就是这样浪费掉了。

要是实行三次握手,服务器收到了一条过期的请求报文,返回确认信息,客户端接收到了服务器的信息之后感到莫名其妙,心想:我他妈又没要链接,你返回这个是不是疯了。于是不置一词。服务器过一段时间还没有收到第三次握手的数据,知道客户端并没有要求建立链接的请求,含泪离开。

然后是四次分手:
现在双方的状态都是ESTABLISHED状态。

1、  客户端发起请求,请求断开链接。FIN=1,seq=u。u是之前传送过来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1。

FIN:用来释放一个链接,当FIN=1的时候,表明此报文的发送方已经完成了数据的发送,没有新的数据要传送,并要求释放链接。

客户端进入FIN-WAIT-1状态,等着服务器返回确认;

2、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请求断开链接的报文之后,返回确认信息。ACK=1,seq=v,ack=u+1。

服务器进入CLOSE-WAIT状态。

这个时候,客户端不能给服务器发送信息报文,只能接收。但是服务器要是还有信息要传给服务器,仍然能传送。

3、  当服务器也没有了可以传的信息之后,给客户端发送请求结束的报文。FIN=1,ACK=1,

ack=u+1,seq=w。

这个时候的状态:服务器进入LAST-ACK状态。

4、  客户端接收到FIN=1的报文之后,返回确认报文,ACK=1,seq=u+1,ack=w+1。

发送完毕之后,客户端进入等待状态,等待两个时间周期。关闭。

为什么最后还要等待两个时间周期呢?

1、  客户端的最后一个ACK报文在传输的时候丢失,服务器并没有接收到这个报文。这个候。

服务器就会超时重传这个FIN消息,然后客户端就会重新返回最后一个ACK报文,等待两个时间周期,完成关闭。如果不等待这两个时间周期,服务器重传的那条消息就不会收到。服务器就因为接收不到客户端的信息而无法正常关闭。

2、  预防上一次在三次握手中提到的失效的报文干扰。两个时间周期过去之后,所有的报文都会在网络中消失,保证下一次重新连接的时候有乱七八糟的报文影响。

Tags: ,
分页: 1/46 第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